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招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最能够解释“孟母三迁”这一典故的教育理论是( )。
A.人本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 )。
A.视觉编码 B.语义编码 C.听觉编码 D.情景编码
3.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4.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是( )。
A.5到7岁 B.7到9岁、10岁 C.10到11岁 D.11到13岁
5.“月明星稀”所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联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聚师网解析: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理论。常见的学习理论有四个流派: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替代性学习的概念,也叫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题干中“孟母三迁”说的是环境对于人发展的影响,儿童通过观察周边的人进行学习,体现了社会学习理论。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的是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对刺激信息的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着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故本题选C。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的学说。常见的遗忘学说有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和提取失败说等。题干中长时记忆的遗忘符合D选项。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四年级(10~11岁)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一般规律。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中“月明”导致有些“星星”看不到,符合D选项。A感觉适应是由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B联觉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C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故本题选D。